7月13日至7月19日,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臧洪健、张博凯两名同学参加河南省“出彩中原”大学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之河南中医药大学组织的“医路青春 药彩中原”活动,用七天时间解锁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密码,让青春在实践中与传统共振。
接过接力棒:从初心共鸣到使命在肩
7月13日的开班仪式上,“传承中医药文化,助力中原出彩”的嘱托掷地有声。授旗瞬间,红色旗帜扬起的不仅是实践热情,更让两位同学清晰感受到:这场旅程不止是体验,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接力。
触摸产业脉:在创新中读懂“活态传承”
首站走进顺势药业展厅,“四梁八柱”的产业框架下,巨幅屏上的产业园规划与道地药材产区脉络交织。传统药方与现代产业的碰撞中,“活态传承”的深意逐渐清晰——让古老智慧扎根时代土壤,才能让中医药持续生长。
中原药谷实验室里,新鲜药草的清香与试剂瓶的冷光奇妙相融。当讲解员将“田间生长”与“成分检测”无缝衔接,两位同学恍然大悟,本草的传承,正是让叶片里的古老智慧,借试管与数据在当下绽放新彩。
山野识本草:让课本知识“落地生根”
天池山的晨雾中,跟着老师踏入采药区时,脚下落叶簌簌作响,叶片晨露映着日光晶莹。采下带露的薄荷、蜂窝草,指尖的湿润成了“道地药材”最鲜活的注解,课本上的文字瞬间有了生命。
摊开吸水纸整理药材时,晨露洇湿纸张,草木清香漫出;标注“天池山草药标本”的笔尖划过纸页,仿佛与草木生长的轻响共鸣。这些带着泥土气的“自然笔记”,将转瞬即逝的绿意定格成永恒记忆。
巧手传匠心:解锁传承的N种打开方式
暮色里,扭扭棒在手中变作金银花、艾草的模样,童趣中藏着对本草形态的深刻记忆;制作中药香囊时,碾碎的艾草、薄荷将药香封入布袋,让疗愈气息随身携带;非遗螺钿体验中,切割贝壳、粘贴图案的专注里,触摸到的是穿越时光的匠心温度。从手工到非遗,两位同学读懂:传承可以严谨如标本,也能鲜活如日常。
炮制见真章:一味好药的“双向奔赴”
青山药业的铁锅旁,老师傅手把手传授炒药技艺。火候把控、翻炒节奏里,藏着千年炮制智慧。当药香在锅中升腾,两位同学终于懂得:一味好药,是自然馈赠与人工匠心的完美和鸣。
青春再出发:结业不是终点,而是新篇
7月19日的结业仪式上,回望七天旅程:天池山的晨露、药企车间的蓝图、香囊里的药香、螺钿上的光影,都成了成长的注脚。手中的证书是这段旅程的句点,更是新征程的起点。未来,两位同学将带着实践中汲取的中医药智慧,让青春继续在传承之路上书写“药彩”故事,让中原大地上的中医药文化愈发璀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