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度挖掘淇河文化内涵,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家乡文化魅力,增强文化自信,8月14日,食品与化工学院“诗河寻梦·食韵筑梦”社会实践团在该学院专职组织员王永刚、孟晓华老师、郑盼盼老师的带领下,开启了一场以淇河文化为核心、融合生态保护与红色教育的实践之旅。
实践第一站,队员们来到毛连洞村,沉浸式开启淇河文化溯源之旅。在当地村民与文化学者的热情指引下,实践队通过走访古村落、查阅地方史料、与村民座谈等形式,全面了解淇河文化的历史渊源。队员们认真记录着淇河文化在岁月流转中的发展脉络,感受着这片土地上深厚的文化积淀,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历史认知基础。
实践第二站,队员们来到淇河诗苑,在墨香诗韵中触摸历史温度。实践队成员分头行动,仔细收集镌刻在诗苑中的淇河相关诗词,挖掘背后的传说故事。重点围绕许穆夫人等历史文人展开学习,深入了解其爱国事迹与精神内涵。随后开展的 “人物说” 活动中,队员们纷纷走上台前,声情并茂地讲述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,在分享与倾听中,深刻感悟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强烈家国情怀,让爱国精神在心中悄然扎根。
实践第三站,队员们走进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和湿地公园科普馆,开启生态保护学习之旅。在湿地公园内,大家分组行动,充分运用专业知识,现场对淇水水质进行采样检测,详细记录淇河的生态环境状况,包括植被覆盖、水质指标、周边污染源等情况。考察结束后,队员们认真整理数据资料,撰写环保报告,提出针对性的生态保护建议,进一步提升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。淇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馆内通过沉浸式多媒体演示、鲜活动植物标本陈列、互动式科普装置等多元形式,全方位呈现了淇河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、珍稀动植物资源及湿地在涵养水源、调节气候、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。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不时驻足交流,深刻认识到“保护淇河生态就是守护地方发展根基”,进一步树立了生态优先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。
实践最后一站,队员们走进鹤壁市红色纪念馆,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深化爱国情怀。在纪念馆内,一幅幅珍贵的图片、一件件实物展品,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。为增 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记忆点,实践队创新形式,组织开展 “红色剧本杀” 活动。队员们化身为革命历史中的角色,在沉浸式体验中重温革命岁月,深刻体会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。结合此次实践所学,队员们围绕《诗经》中的爱国情怀,撰写 “我心中的淇河精神” 主题演讲稿,并进行现场演讲,将淇河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与红色精神传承紧密结合,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与精神风貌。
此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,通过多维度、深层次的实践体验,让队员们全面了解了淇河文化的历史底蕴、生态价值与精神内涵。大家纷纷表示,将把实践中的所学所感转化为成长动力,传承和弘扬淇河精神与红色文化,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。
